正蓝旗2024年前三季度经济运行平稳
一、上半年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
(一)地区生产总值
前三季度,正蓝旗地区生产总值完成55.26亿元,全盟排位第4;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4.8%,全盟排位第7。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完成4.39亿元,全盟排位8,同比增长6.7%,全盟排位5,上拉地区生产总值0.65个百分点,贡献率13.6%;第二产业增加值完成34.41亿元,全盟排位3,同比增长6.4%,全盟排位8,上拉地区生产总值3.52个百分点,贡献率73.3%;第三产业增加值完成16.46亿元,全盟排位8,同比增长1.8%,全盟排位11,上拉地区生产总值0.63个百分点,贡献率13.1%。
(二)固定资产投资
前三季度,正蓝旗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同比下降43.8%,全盟排位第13。从产业情况看,第一产业占比8.2%,第二产业占比78.7%,同比增长-37.4%;第三产业占比13.1%,同比增长-74.3%;从经济类型看,国有投资占总投资的90.9%,同比增长-43.1%,非国有投资占总投资的9.1%,同比增长-49.4%;从投资构成看,建筑安装工程占总投资的52.9%,同比增长-16.8%;设备工器具购置占总投资的38.3%,同比增长-64.7%;其他费用占总投资的8.8%,同比增长51.6%。
(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情况
前三季度,正蓝旗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7668元,全盟排位第9,比上年同期增长5.6%,全盟排位第2。分城乡看: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5436元,全盟排位第11,增长5.8%,全盟排位第1;农村牧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737元,全盟排位第7,增长5.4%,全盟排位第4。
(四)规模以上工业
前三季度,正蓝旗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5.9%,全盟排名第7;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1%,全盟排名第8。从企业规模方面看:小微企业展现出迅猛的增长势头,累计产值占比达到24.35%、增速高达40.61%;相比之下,大中型企业的累计产值占比为75.65%,但增速出现负增长,为-1.94%;从行业分类方面看:9户新能源企业累计产值同比增长43.35%;火电行业同比增长-1.94%;其他工业企业同比增长28.85%;从产品产量方面看:发电量同比增长0.93%,其中:新能源发电量同比增长31.33%,火力发电量同比下降5.8%;高钛渣产量同比增长80%;乳制品产量同比下降37.32%;萤石粉产量同比下降8.92%。
(五)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前三季度,正蓝旗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96194万元,全盟排位第3;同比增长2.3%,全盟排位第2。从消费层次看:城镇累计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73862万元,同比增长2.4%;农村牧区累计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22332万元,同比增长2.1%;从行业类别看:商品零售累计实现76932万元,同比增长1.7%;餐费收入累计实现19262万元,同比增长4.7%。
二、存在的问题
(一)固定资产投资下滑明显
我旗招商引资项目签约落地转化率较低,重点项目储备严重不足,且存在项目前期推进缓慢,开工要素保障不足等问题,签约、谋划项目难以实施,不能及时形成有效投资,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动力不足。
(二)消费市场回暖乏力
随着电子商务的迅猛发展,方便快捷的网络购物成为主要消费方式,而我旗大型商超等传统消费业态对“互联网+”适应较慢,受到网络购物等新兴消费业态和商业模式的冲击以及大型超市太多相互竞争分流严重影响,生存压力愈发凸显。
(三)第三产业增速放缓
受经济环境的不确定性、消费者心理的转变以及消费回暖乏力等因素影响,前三季度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1.8%,较上半年回落3.6个百分点。其中:营利性服务业增加值增长16.6%,较上半年回落11.5个百分点;批发零售业增加值增长1.2%,较上半年回落3.3个百分点;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下降5%,较上半年持续走低3.9个百分点;住宿餐饮业增加值下降1.2%,较上半年持续走低2.1个百分点;金融业增加值下降6.8%,较上半年持续走低1个百分点。
三、下一步工作重点
(一)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三次产业结构升级
一是要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提升改造现有农畜产品加工企业,逐步提高我旗肉牛屠宰、精深加工能力,稳定牲畜出栏价格;二是要全力保障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稳定运行,进一步加大对上都电厂的运行监测,同时加强对本土建筑企业的培育和扶持;三是要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提升生产性服务业、生活性服务业、文旅产业水平,促进服务业提质增效。
(二)提振消费者信心,加快消费市场回暖进程
一是加快培养新的增长点,年内争取将上都镇顺心喜庆楼餐饮、上都镇可汗塔拉蒙餐店等纳入限上统计;二是密切关注重点贸易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围绕百货商超、家电等重点领域,结合“双十一”等消费热点推出针对性更强的消费促进活动,最大限度释放消费潜力和活力;三是丰富消费场景,认真落实关于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的部署要求,落实好各项补贴政策,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提供有力支撑。
(三)借助乡村振兴工程,助推城乡一体化进程
一是多渠道增加农村牧区居民收入,按时发放公益林等财政补贴,使农牧民的转移性收入持续稳定增长;二是做好年底牛羊等牲畜出栏工作,带动农村牧区一产经营性收入稳步增长;三是继续保持文化娱乐、交通运输、住宿餐饮等消费支出稳步回升态势,推动居民劳动就业人数上涨,带动工资性收入和三产经营性净收入稳步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