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文字解读】2021年正蓝旗政府工作报告解读 | |||
索引号:———— | 发文字号:——— | ||
发文机构:政府办公室 | 信息分类:其他 | ||
概述:【文字解读】2021年正蓝旗政府工作报告解读 | |||
成文日期:2021-03-15 16:18:00 | 公开日期:2021-03-15 16:18:00 | 废止日期:——— | 有效性:——— |
【文字解读】2021年正蓝旗政府工作报告解读
正蓝旗人民政府旗长宝音图在十五届人大四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
一、2020年工作
(一)重大疫情防控能力显著提升,核酸检测8862人次、环境检测168次,培训演练313期4143人次。
(二)经济基本盘稳定向好,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实现54.41亿元,居全盟第5位;工业增加值23.44亿元,居全盟第3位。
(三)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年内完成各类生态建设39.5万亩;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成效居全盟第4位。
(四)三大攻坚战成效显著,贫困发生率首次降至零,空气质量达标率提高至95%,隐性债务实现“无增量、减存量”目标。
(五)产业结构持续优化,牧业年度羊存栏29.5万只,牛存栏30.4万头;清洁能源装机占电力总装机比重达到10.8%;旅游人数2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5亿元。
(六)全力深化改革,1472项政务服务事项实现线上线下一体化办理,网办率达到88%;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时限压缩至87个工作日以内。
(七)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全年投入市政基础设施建设资金5900万元;实现了上都镇全域高质量供热,农牧区户厕普及率26%以上。
(八)全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全年民生领域支出1.16亿元,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4.3%。
(九)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完善了“三重一大”集体决策、政府议事规则、精细化管理、政府法律顾问等制度,加大监察、审计力度,强化专项督查,廉政建设明显加强。
二、“十三五”工作
“十三五”规划圆满收官。五年来,全旗地区生产总值达到54.4亿元,年均增长1.5%;三次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由“十二五”末的13:60.7:26.3演进为16.5:48.2:35.3;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累计完成19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140.7亿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统计监测进程达到99.96%,实现良好预期。
(一)生态优先凸显优势,草原生态环境保护建设成效显著,污染防治能力不断增强。
(二)经济质量稳步提高,农牧业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升级,循环经济发展提质提效,文化旅游业向富民产业和四季旅游发展。
(三)民生福祉不断增进,民生投入持续增长促进群众生活水平明显提高,创业就业政策措施逐步配套完善,城乡社会救助体系更加完善,教育教学水平稳步提高,公共卫生事业得到加强,公共服务体系不断完善。
(四)社会和谐成效明显,强化历史遗留问题化解,城镇供热条件彻底改变,是“十三五”期间我旗主导并实施的最大的暖心工程。
三、“十四五”目标
“十四五”时期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个五年,要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融入新发展格局,按照“两个屏障”“两个基地”和“一个桥头堡”战略定位,围绕现代肉牛全产业链、现代能源经济循环产业链、浑善达克沙地生态治理区、草原文化旅游融合发展集聚区“两链两区”发展定位,走出一条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符合战略定位、体现蓝旗特色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
四、2021年工作
总体思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坚持系统观念,巩固拓展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成果,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科学精准实施宏观政策,努力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坚持扩大内需战略,强化科技战略支撑,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确保“十四五”开好局,以优异成绩庆祝建党100周年。
主要目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57.6亿元,增长6%;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2.47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9亿元,增长11.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13亿元,增长6%;城乡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40930元、22680元,分别增长3.5%和7%左右;生态环境质量进一步改善,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降低3%,全面完成盟行署下达的减排任务。
(一)聚力生态保护,着力构建生态安全屏障。抓好生态环境保护;推进绿色矿山建设;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二)聚力转型升级,打造高质量产业体系。落实主体功能定位;大力发展现代农牧业;大力发展新型工业;抓好服务业促消费。
(三)聚力改革开放,激发经济发展内生动力。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加大招商引资工作力度;认真落实“科技兴蒙”行动;着力强化要素保障。
(四)聚力乡村振兴,全面推进城乡协调发展。深化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提升城镇精细化管理水平;统筹推进乡村建设。
(五)聚力惠民利民,持续改善人民生活品质。做好民生实事;把住就业基本盘;巩固社会保障能力;突出抓好教育教学;健全公共卫生体系;稳定安全生产形势;完善社会治理体系。
(六)聚力政府建设,实现工作效能再提升。强化政治建设;强化思想建设;强化法治建设;强化能力建设;强化廉政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