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印发《正蓝旗浑善达克沙地综合治理
产业发展规划实施方案
(2019-2021年)》的通知
各苏木镇(场)人民政府(管委会),旗直各有关单位:
现将《正蓝旗浑善达克沙地综合治理产业发展规划实施方案(2019-2021年)》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实施。
2020年3月12日
正蓝旗浑善达克沙地综合治理
产业发展规划实施方案
(2019-2021年)
根据自治区党委、政府和盟委、行署关于浑善达克沙地综合治理工作部署,依照《浑善达克沙地(正蓝旗)生态修复与可持续发展规划(草案)2019—2028年》布局,为加大生态保护和建设力度,保障农牧民持续增收,实现生态良好、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的目标,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遵循自然规律,科学规划草原生态承载力,严格执行禁牧和草畜平衡制度,切实保护草原生态系统。通过政策扶持,发展现代畜牧业,引导广大牧民转变思想观念和生产经营方式,做到“少养、优养、精养”,提质增效,实现“一减三增”(减畜、增绿、增效、增收)和“三生”(生态、生产、生活)统一协调的目标。
二、基本情况及实施范围
(一)基本情况。全旗总面积10182平方公里,辖3个镇、4个苏木、2个国有农牧场,共103个嘎查村14个分场,总人口8.3万人,其中农牧业人口5.23万人,占总人口的64.1%。目前,全旗牲畜总头数58.82万头只,其中牛30万头,占总头数的51%,良改比重达96%,繁成率达85.5%。可利用草场面积1312.05万亩,占总土地面积的85.9%。南部为低山丘陵典型草原,面积为3469平方公里,占总土地面积的34%;北部为浑善达克沙地,面积为6713平方公里,占总土地面积的66%。
我旗浑善达克沙地主要涉及上都镇、桑根达来镇、宝绍岱苏木、那日图苏木、赛音呼都嘎苏木、扎格斯台苏木和五一种畜场的75个嘎查(分场),农牧民13132户32388人,其中:草畜平衡区嘎查60个,占全旗浑善达克沙地嘎查总数的80%;禁牧区嘎查15个,占全旗浑善达克沙地嘎查总数的20%。沙地以肉牛养殖为主导产业。
(二)实施范围。实施浑善达克沙地综合治理产业发展项目,将全旗涉及浑善达克沙地7个苏木镇(场)的75个嘎查(分场)设为项目嘎查,项目嘎查草场总面积1040.5万亩,其中草畜平衡区草场面积928.38万亩,占项目嘎查草场总面积的89%;禁牧区草场面积112.12万亩,占项目嘎查草场总面积的11%。全旗其余22个嘎查(分场)参照产业发展模式逐步推广。
三、目标及任务
项目实施期内,严格执行禁牧和草畜平衡制度,通过产业扶持,推行“龙头企业+合作社+农牧户”运行模式,农牧户分户繁育,以“放牧+补饲”养殖方式,培育架子牛,育肥企业集中强度育肥,龙头企业打造品牌、加工销售,合作社组织协调上下联动,完善利益联结机制,提高生态效益,提升畜牧业现代化水平,保证牧民收入不降低。
(一)通过多种生态治理和草原修复工程措施进行综合治理,利用三年时间,使草畜平衡区植被盖度(正常年景)由现在的35%提高到40%,禁牧区植被盖度(正常年景)由现在的45%提高到55%,打草场产草量(正常年景)由现在的46公斤/亩提高到65公斤/亩。高格斯台河流域夏营盘实现禁牧,逐步培育成打草场。
(二)将项目区牲畜头数控制在合理载畜量范围内,做到草畜平衡,并适度引进优良品种,提高改良比重,加大育肥力度,增加牧民收入。草畜平衡区项目嘎查现有牲畜总头数173260牛单位,合理载畜量180476牛单位。计划利用3年时间,通过自繁和引进二代以上良种西门塔尔牛,使肉牛品质全部达到二代以上(其中三代以上占80%),并实现冷冻精液配种,繁成率达到90%。建设养殖规模100头以上的良种后备母牛养殖基地50处,提高自繁自育能力,扩大良种肉牛养殖规模。积极培育壮大奶农合作组织及乳品产业化龙头企业,支持具备条件的乳品企业和奶农合作组织引进高品质奶牛,提高自有奶源比例,保障传统奶食产品质量安全,促进奶业振兴发展。预计全旗年育肥牛出栏达到4.5万头以上,其中育肥企业(合作社)集中育肥出栏达到3万头以上,禁牧区农牧户(联户)育肥出栏达到1.5万头以上。项目嘎查的牛犊平均售价达到10000元以上,牧民年人均纯收入实现稳步提高。
(三)积极探索建立“大数据+畜牧产业”模式,促进二者深度融合。运用大数据等先进技术,搭建肉牛产业综合服务平台,实现智慧化管理。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经营模式,积极培育农牧民新型经营主体,结合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建立完善牧企利益联结机制,为全区浑善达克沙地综合治理和产业发展提供切实可行的经验做法。
(四)通过政府引导,培育企业树立持续长效的品牌意识,形成繁育、育肥、加工、销售一体化的全产业链。根据市场需求,发挥地方良种肉牛优势,强化品种改良、加强育肥环节、提升产品质量、培育品牌龙头,鼓励生产优质产品,实行优质优价,达到优质高效可持续发展的肉牛产业发展格局。
四、重点工作
按照“因地制宜、合理布局”的原则,统筹兼顾、合理区划、分区施策,将全旗产业发展区域划分为草畜平衡区和禁牧区两大类。重点以良种肉牛繁育和育肥为主,加快推进良种肉牛繁育基地和肉牛育肥基地,按照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的要求,引导企业(合作社)逐步向规模化经营方向转变。草畜平衡区严格执行草畜平衡制度,以肉牛繁育、育种为主,采取“放牧+补饲”养殖方式,实行“龙头企业+养殖协会+联户(繁育)”的生产经营模式。通过政府引导、企业带动、市场运作等办法,加强肉牛良种化种源基地建设,建立完善良种繁育体系。禁牧区严格执行全年禁牧制度,以肉牛育肥为主,奶牛养殖为辅。采取“全年舍饲”养殖方式,实行“龙头企业+养殖协会+牧户(前段育肥)”的生产经营模式。同时,积极发展奶农合作组织,努力构建“奶农+合作社+企业”的奶业发展模式,培育适度规模奶牛养殖主体。
(一)生态建设。结合现行国家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以自然修复为主,争取国家生态项目,通过飞播造林、工程固沙等措施保护生态。加大饲草料基地管理,提高产量,合理利用现有灌木资源,补充饲草料需求,降低畜牧业养殖成本。
(二)草原生态修复项目。全旗高格斯台河流域修复治理范围为54万亩,盟林业部门列入计划29万亩。申请25万亩修复指标,遏制沙化土地扩展,达到高格斯台河流域生态修复效果。
(三)良种肉牛繁育。草畜平衡区项目嘎查采取“分户繁育+联户扩繁”相结合的模式,通过政策扶持和市场引导,重点发展良种肉牛繁育产业,提高良种肉牛扩繁育种能力,带动牧户转变生产经营方式,实现“少养、精养、优养”。一是引导牧户将超载牲畜和劣质牛全部出栏,通过自繁和引进良种肉牛,依照合理载畜量,养殖二代以上良种肉牛,提高良种比重和繁成率。二是重点扶持产业发展基础条件好、经营能力强、带动作用明显的合作社、家庭牧场和牧户(以浩特为单位,通过整合草场、劳动力的方式,联户经营),建设良种肉牛后备母牛扩繁基地,收购牧户良种母牛犊进行集中饲养,培育后备母牛。
(四)扶持发展肉牛育肥产业。重点扶持基础条件较好,且已形成规模化生产的养殖企业(合作社),采取规模化集中育肥、产业化经营、标准化养殖的发展模式,加大对育肥企业的政策扶持力度,鼓励禁牧区牧户从事肉牛育肥,提高优质育肥牛供给能力。
(五)扶持龙头企业发展。通过政府扶持,培育龙头企业发展壮大,给予龙头企业基础设施建设补贴、提供贴息贷款,重点围绕加工、销售、品牌化建设三个关键环节,着力体现优质优价,减少中间环节,带动牧民增收。
(六)成立肉牛产业协会和专业合作社。项目嘎查成立肉牛产业协会,负责协调上级政策,对接育肥企业、专业合作社和牧户,通过签订购销合同、服务合同的方式,建立和完善企业与牧户的利益联结机制,形成密切的利益对接关系。同时,成立饲草供应、疫病防控、养殖服务专业合作社,联合龙头企业、专业机构和科研院所,为肉牛产业发展提供社会化服务支撑。
(七)建立和完善牧企利益联结机制。加大对加工企业、育肥企业(合作社)的培育和扶持力度,切实发挥企业在浑善达克沙地综合治理产业发展中的示范带动作用,与牧民建立起科学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一是育肥企业(合作社)要按照“优质优价”原则,采取订单合同形式,与农牧户形成稳定的购销关系,收购农牧户达到出栏标准的良种肉牛(西门塔尔或安格斯牛,体重达到600斤),以不低于市场价收购的基础上,每头牛奖励良种肉牛饲养补贴1200元,从而鼓励农牧民养好牛、卖好价;二是龙头企业要按照“优质优价”原则,制定良种肉牛收购标准和价格,采取订单合同、服务协作等形式,与育肥企业(合作社)形成稳定的购销关系,以高于市场价1元/公斤(毛重)的价格收购育肥企业(合作社)达到出栏标准的育肥牛(西门塔尔或安格斯牛,体重达到1200斤)进行统一精深加工和品牌化销售。建立紧密型利益联结机制,健全繁育、育肥、加工、品牌化销售“四位一体”的全产业链,创建培育有机牛肉品牌,提升品牌价值,使项目嘎查牧民更多分享产业发展效益,促进畜牧业提质增效,提高牧民收入。
(八)智慧畜牧业。构建智慧畜牧业服务平台,项目嘎查基础母牛佩戴智能项圈,为现代畜牧业提供基础信息采集,以及对母牛发情实时监测等服务,有效提高养殖效益。应用卫星遥感技术,对全旗境内浑善达克沙地区域植被情况进行监测,客观全面评估浑善达克沙地治理成效。
(九)加大农牧民培训力度。积极组织项目嘎查育肥企业和牧户,采取走出去、请进来和互相观摩等方式,在掌握政策、提高疫病防控、饲养管理能力与技术水平等方面开展集中培训和交流,培育一批产业带头人和技术人才。
五、配套扶持政策
(一)基础设施建设及配套机具补贴。草畜平衡区后备母牛扩繁基地和禁牧区牧户改建基础设施建设配套上级补贴70%,自筹30%;企业基础设施建设配套上级补贴60%,自筹40%。机械设备配套上级补贴50%(含国家农机具补贴),自筹50%。
(二)建立风险补偿金。政府协调金融部门和担保公司,按项目政策性贷款总额度5%的比例建立贷款风险补偿金,采取“政府+金融部门+担保公司”的合作方式,向企业(合作社)、后备母牛扩繁基地和引进高产奶牛奶农合作组织(企业)提供购牛政策性贷款(自治区级资金,一次投入)。
(三)提供金融扶持政策。通过政策扶持,政府协调金融部门和担保公司,向企业(合作社)、后备母牛扩繁基地和标准化现代奶牛牧场扩大养殖规模提供购牛政策性贷款(自治区资金,一次投入)。同时,实施基准利率贴息贷款政策,执行银行基准利率上浮20%的信贷政策(现阶段执行利率为5.22%),贴息3年。
(四)提供引进优质良种肉牛补贴。国内引进符合标准的良改(二代以上)肉牛补贴1500元(盟级资金)。
(五)设立管理性经费及补贴。提供卫星遥感数据采集建设补贴和智慧畜牧业建设补贴,对项目嘎查选聘的450个公益性岗位提供工资性补贴。同时,为项目嘎查生态保护和牧民,提供执法经费和饲养技术培训费。
(六)设立协会奖励资金。对项目嘎查肉牛产业协会制定成效评估办法,实施绩效考核奖励制度。年设立奖励资金750万元。
扶持政策实施期为3年。
六、项目建设内容及投资概算
三年计划总投资8.1亿元,其中拟申请自治区资金2.87亿元(占总投资35.4%)、盟级资金0.42亿元(占总投资5.2%,用于引进优质良种肉牛补贴)、牧民自筹资金4.38亿元(占总投资54.1%)、龙头企业自筹0.13亿(占总投资1.7%),育肥企业(合作社)自筹0.29亿(占总投资3.6%)。项目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由新型经营主体和牧户负责建设,农牧业部门协调财政、住建、林草等部门对项目进行联合验收。(具体见附表)
(一)繁育和育种基地建设内容投资规模。计划投入5.14亿元(自治区资金0.4亿元,盟级资金0.42亿元,牧民自筹4.32亿元),为草畜平衡区50处后备母牛养殖基地引进良种肉牛、配备必要的基础设施设备和机械。
(二)育肥基地建设内容及投资规模。计划投入1.25亿元(自治区资金0.76亿元,自筹0.49亿元),为龙头企业、育肥企业、禁牧区联户经营育肥基地配备必要的基础设施设备和机械。
(三)建立风险补偿金。政府协调金融部门和担保公司,按项目政策性贷款总额度5%的比例建立贷款风险补偿金2250万元。
(四)提供贴息贷款。计划投入0.71亿元(自治区资金),为龙头企业、育肥企业、牧户(联户)和标准化现代奶牛牧场扩大养殖规模提供购牛贷款进行贴息。
(五)管理性补贴资金。计划投入0.78亿元(自治区资金)。其中:对项目区建设智慧畜牧业、卫星遥感监测系统费用848万元;450个公益性岗位工资性补贴3240万元;75个肉牛产业协会奖励资金2250万元(三年);项目区执法经费、牧民宣传培训和肉牛进行鉴定管理费共1499万元。
七、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健全长效管理机制,成立以旗政府主要领导为组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相关部门和苏木镇(场)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浑善达克沙地综合治理和产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压实责任,明确分工,采取多种形式,拓宽宣传渠道,提升苏木镇(场)、嘎查(分场)和牧民生态保护意识,做到旗、苏木镇(场)和嘎查(分场)三级监督工作常态化。及时跟踪解决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加大草原生态保护与建设力度,走生态、生产、生活有机统一和协调发展之路,努力实现畜牧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二)加强“村规民约”约束力建设。建立完善村规民约机制,充分提高群众的参与度,广泛征求牧民意见建议,增强牧民群众保护生态环境意识,通过牧民大会或牧民代表大会形成履行浑善达克沙地综合治理合约,自愿承诺履行禁牧和草畜平衡制度,自觉接受执法部门监督,为推进全区浑善达克沙地综合治理和产业发展打下坚实的群众基础。
(三)完善草原生态管护体系建设。结合京津风沙源治理、草原自然修复工程和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修订完善《正蓝旗禁牧和草畜平衡制度监督管理办法》,建立旗、苏木镇(场)、嘎查(分场)三级草原管护体系,配备执法车辆、增加草原执法人员,试点区域每个嘎查按照监管面积和工作量,聘用2名牧民草原管护员,科学合理确定草原载畜能力,严格落实禁牧和草畜平衡制度,依法查处禁牧区内放牧、草畜平衡区内超载放牧行为。禁牧区内放牧、草畜平衡区超载放牧的,根据情节轻重及具体情况给予警告,责令限期改正,并按相关规定给予处罚;逾期未改正的,按照有关规定给予最高额度进行处罚;拒不改正的,拍卖禁牧区放牧的牲畜或草畜平衡区超载的牲畜;对于拒绝、阻碍草原生态保护执法大队和森林公安部门工作人员依法执行公务的,由公安机关按照相关法律、法规予以处理,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为保障执法工作顺利开展,安排禁牧和草畜平衡监督管理专项执法工作经费,经费应全额拨付草原执法大队、森林公安局和苏木镇管护组织,列收列支。
(四)加大资金支持和管理力度。草原生态保护建设工作能否顺利开展,资金保障是关键,财政部门要负责做好涉及项目资金管理,“专账核算,专款专用”,充分保障建档立卡良种肉牛核心群鉴定工作和牧民培训经费。同时,财政、审计等部门要加强督查监管,确保各项扶持政策有效落实、资金规范使用,坚决防止套取、挤占、挪用、截留项目资金。
附件:项目嘎查建设内容及投资概算
附件
项目嘎查建设内容及投资概算
项目 分类 |
建设 内容 |
投资 (万元) |
其中(万元) |
建设标准 |
||
自治区级资金 (万元) |
盟级 资金 (万元) |
自筹 资金 (万元) |
||||
基 础 设 施 建 设 |
水、电 |
1250 |
1250 |
— |
— |
电路50公里、三相电变压器50个、深机井50眼 |
育肥棚 |
7910 |
4746 |
— |
3164 |
砖混结构檐高3.5米,屋顶双面彩钢屋面板,方钢屋架,c型钢檩条,长度33.3米,宽度15米;加装牛槽和颈夹;化粪池建设 |
|
育种棚 |
1750 |
1225 |
— |
525 |
钢混结构檐高3.5米,屋顶彩钢板0.5MM,长度41.6米,宽度12米;加装牛槽和颈夹; |
|
储草棚 |
375 |
262.5 |
— |
112.5 |
钢混结构檐高5.5米,屋顶彩钢板0.5MM、墙面彩钢板0.3MM,高度为1.2米 |
|
青贮窖 |
270 |
189 |
— |
81 |
宽10米、长40米、 深度2.5米 |
|
龙头企业青贮窖 |
720 |
432 |
— |
288 |
— |
|
龙头企业 粪污排污系统 |
600 |
360 |
— |
240 |
防淋防渗粪污收集点 (2400㎡):尿液收集系统、 储尿罐设施 |
|
改造牧户棚圈 |
2145 |
1501.5 |
— |
643.5 |
加高、加装牛槽和颈夹 |
|
灌木 饲料厂 |
600 |
600 |
— |
— |
厂房、配备设备 |
|
风干 牛肉厂 |
100 |
70 |
— |
30 |
切肉条机、包装机、封口机、 夹层锅、锅炉、杀菌罐、 烘干房15㎡、厂房300㎡ |
|
后备母牛养殖基地机械 |
750 |
375 |
— |
375 |
搅拌机规格:12立方 |
|
企业(合作社)机械 |
600 |
300 |
— |
300 |
搅拌机规格:12立方 |
|
龙头企业 机械 |
510 |
255 |
— |
255 |
TMR饲料搅拌机、粉草机、进料装载机、青贮种植拖拉机、青贮播种机、青贮收割机 |
|
项目分类 |
建设 内容 |
投资 (万元) |
其中(万元) |
建设标准 |
||
自治区级资金 (万元) |
盟级 资金(万元) |
自筹 资金 (万元) |
||||
生 产 性 补 贴 资 金 |
风险补偿金 |
2250 |
2250 |
按项目政策性贷款总额度5%的比例建立贷款风险补偿金 (3.6万头牛*12500*5%) |
||
引进优质良种肉牛 |
46282.5 |
— |
4207.5 |
42075 |
每头牛16500元(补贴1500元);2019年引进1.3万头;2020年引进1.2万头;2021年引进3050头 |
|
后备母牛养殖基地和奶农合作组织购牛贴息 资金 |
1174.5 |
1174.5 |
— |
— |
0.6万头牛,每头1.25万, 贴息5.22%*3年 |
|
企业(合作社)育肥购牛贴息资金 |
3915 |
3915 |
— |
— |
2万头育肥规模,每头1.25万, 贴息5.22%*3年 |
|
龙头企业育肥购牛贴息资金 |
1957.5 |
1957.5 |
— |
— |
1万头育肥规模,每头1.25万, 贴息5.22%×3年 |
|
管 理 性 补 贴 资 金 |
卫星遥感 监测 |
500 |
500 |
— |
— |
对全旗境内浑善达克沙地区域 进行监测 |
智慧畜 牧业 |
348 |
348 |
— |
— |
348元/牛设备:300元/套/头服务费:16/头×3年 |
|
公益性岗位 |
3240 |
3240 |
— |
— |
每个嘎查2个管护员、 2个保洁员、2个防疫配种员 |
|
执法、核心牛群鉴定及宣传培训经费 |
1499 |
1499 |
— |
— |
执法费465万元/3年;培训费900万元(3000人/年×1000元/人×3年);鉴定费134万元 |
|
协会管理 资金 |
2250 |
2250 |
— |
— |
10万/协会/年*75协会*3年 |
|
合计 |
80996.5 |
28700 |
4207.5 |
48089 |
— |
|
投资占比 |
— |
35.43 |
5.2 |
59.37 |
— |
正蓝旗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0年3月12日印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