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蓝旗奶食品产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正蓝旗奶食品历史悠久、工艺独特、味道鲜美,早在元朝时期就是皇室奶食品的供应基地。在中国传统乳制品加工历史上占有独特地位,被自治区命名为内蒙古自治区“察干伊德文化”之乡,即奶食之乡。主要有奶豆腐、奶酪、奶皮、奶油、奶茶粉、奶酒、酸奶、奶糖等几十种,近200个单品。近年来,我旗部分人大代表十分关心乳制品产业发展,就此提出了建议和意见,旗委、旗政府高度重视,采取多项措施致力于传统乳制品产业发展。
一、基本情况
我旗涉及奶制品生产达到一定规模的企业主要有长虹乳制品厂、西贝汇通牧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蒙元都农牧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汇力多食品有限公司、利锋乳制品厂、利民奶制品厂、腾格里塔拉民族奶制品厂、杭克拉奶食品加工厂等8家企业,资产总额1.4亿元,从业人员270名,年处理鲜奶能力7000吨,2017年实际消耗鲜奶2600吨,产成品1250吨,2017年实现销售收入5600万元。另外,我旗有200多家生产奶食品的手工作坊,从业人员千余名,主要从事奶豆腐、奶皮子等传统奶食品生产,占据我旗奶制品产业的半壁江山。
在建项目有正蓝旗草原天牧民族特色产品及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建设项目。该项目总投资5000万元,规划建设用地67.4亩,建
筑面积14000平方米,其中:民族特色食品文化展厅建筑面积8000平方米(两层);厂房4处,每处1500平方米;购置安装固态奶制品生产设备及建设安装附属设备一套。目前,民族特色食品文化展厅主体完工,正在砌筑填充墙、做屋面工程;1、2号厂房钢结构安装完毕,正在安装屋面板和墙面板;3号厂房地梁完成;4号厂房正在进行土方回填。
二、采取的措施及成效
(一)我旗认真落实自治区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政策。在盟委、行署的支持和指导下,通过建设特色产业园区、地理标志申报、解决企业融资问题、推进“两化融合”进程和“企业登云”行动计划等各项措施,大力扶持引导包括乳制品企业在内的传统企业加快转型升级。我旗奶食品生产逐步实现了规模化发展,由数量扩张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如正蓝旗长虹乳制品厂对传统奶豆腐、奶酪、特色糖果生产进行了设备更新和厂房改扩建,该项目总投资1500万元,现已投入生产,该企业已成为全盟最大的传统乳制品生产企业,其“长虹”牌商标获得了内蒙古自治区“著名商标”和锡林郭勒盟“知名商标”,为自治区名牌产品;引进西贝公司食材基地入驻元上都特色产业园区,该公司先进管理经验和工艺流程对园区内其他传统企业起到良好的引领示范作用;2018年我旗经信部门帮助西贝公司协调申报了传统奶食精加工生产线项目和自治区重点产业发展专项资金项目,目前待上级部门批复;另外,有关企业与内蒙古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等高校科研院所进行了合作,极大促进了企业转型升级和新产品研发。
(二)建成了元上都民族文化特色产业园,促进重点乳制品企业培育。正蓝旗元上都民族文化特色产业园区始建于2011年6月,总投资4亿元,占地面积20.5万平方米,目前已累计完成投资2.21亿元。该园区是我盟第一个以民族特色产业为主的园区,2011年被内蒙古自治区人社厅认定为农牧民返乡创业示范园,2013年被内蒙古自治区经信委认定为自治区第三批小企业创业示范基地,2015年4月被国家文化部列为2015年度丝绸之路文化产业重点项目。在不断完善特色产业园区基础设施的基础上,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采取灵活多样的入驻方式吸引更多乳制品小微企业入驻园区,促进乳制品行业集聚发展。目前已入住企业19户,其中有西贝、腾格里塔拉、蒙元都、利民、萨拉沁等乳制品企业。
(三)申报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成功将正蓝旗的奶豆腐(浩乳得)和奶皮子(乌日穆)申报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这是继“苏尼特羊肉”通过评审后,我盟获得的第二个和第三个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对提升我旗奶制品声誉和附加值,带动地区传统产业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我旗编写的“正蓝旗奶豆腐、正蓝旗奶皮子” 宣传稿件成功入选《中国地理标志产品大典 内蒙古卷》,从产品概况、地标地理、文化背景、文化积淀、品牌建设和知识链接等六个板块全方位展示产品特质。通过搭建地理标志保护宣传平台,广泛宣传地理标志保护知识,推广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标志应用,深化“正蓝旗奶豆腐、正蓝旗奶皮子”品牌效应。增强了生产者、经营者和消费者的法律观念与质量意识,提高了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及地域的知名度和社会影响力,促进使用地理标志企业更加完善质量管理体系、标准化体系和计量管理体系等,产品质量和品牌效益进一步提升。目前有长虹乳制品厂等5家企业成功申请使用正蓝旗奶豆腐和奶皮子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的专用标志,以地理标志产品为主导的奶食品品种增加到40多种,销售产值逐年增加,2017年销售产值已突破4000万元,同时带动了生产奶制品专业合作社发展和牧民增产增收,经济和社会效益显著。
(四)积极服务乳制品企业,落实各项优惠政策。通过“助保贷”平台为正蓝旗蒙元都农牧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贷款130万元,为萨利科工贸有限公司等其他几户乳制品小微企业协调“助保贷”贷款事宜,配合合作银行完成了贷款前期的调查工作。充分利用内蒙古股权交易中心在正蓝旗设立工作站的契机,鼓励中小微企业在区域性股权交易市场、新三板等市场挂牌上市,现有正蓝旗蒙元都农牧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等几家乳制品加工销售企业成功挂牌。今年,旗经信局积极组织各中小企业挂牌入库,长虹递交了申请加入新三板资源库的相关材料,萨利科工贸有限公司等企业递交了申请挂牌展示板的相关材料。
(五)组织乳制品企业参加各类培训和交流活动。近年来,组织包括乳制品企业在内的中小微企业参加民营企业家培训班、诚信体系建设培训班、国学培训班、“中小企业政策大讲堂”培训班、《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培训班等,组织多家乳制品企业参加“中国•元上都文化旅游节”、“查干伊德”文化节,“锡林郭勒盟传统乳制品展示展销暨发展论坛会”,参加“乌兰巴托中国商品展览暨投资贸易洽谈会” 、“中国二连浩特中蒙俄经贸合作洽谈会”等,显著提升了企业管理水平和正蓝旗奶制品的知名度,正蓝旗奶制品已成为我旗经济发展的区域名片。
(六)举办或参加具有民族特色的大型活动。正蓝旗人民政府成功举办了十届“元上都”皇家察干伊德文化节,举办规模逐年增大,活动内容更加丰富,参与企业不断增加;我旗组织传统奶豆腐制作代表队参加了锡林郭勒盟历次“工匠杯”职业技能大赛,一、二、三等奖均有获得,整体实力突出。这些对传承和弘扬传统奶食文化产生了积极影响。
三、存在的问题
(一)从事传统奶食品加工销售的小作坊或个体户数量多、范围广,监管难度较大。这些小作坊规模小、实力弱,缺乏检验检测能力,但鲜奶消耗量很大,在奶源和产品质量方面难以掌控。有的生产者在利益的驱使下,存在使用不达标牛奶进行生产销售的情况,这些不达标牛奶一般来自大企业不用的牛奶及牧场的抗生素牛奶,奶中含有抗生素、工业用碱、工业用双氧水等。部分小作坊和无证家庭作坊使用不达标牛奶,价格为每斤0.8元到1.3元,制成奶豆腐成本在每斤10元到12元,销售价格为每斤12到18元。而正规企业或作坊收购鲜奶价格为每斤1.5到1.9元,生产的奶豆腐成本均在19元以上,销售价格为22元到25元。另外,我旗的大街小巷和特产商店销售的奶食品货源有来自于锡林浩特市、石家庄、察北牧场及张北县的小作坊生产加工的奶食品,这些奶食品装上《蓝旗特产》的包装,假冒蓝旗特产对外销售。此种情况造成我旗传统奶食品质量参差不齐,扰乱了市场秩序,影响了全旗奶食行业的整体形象,也使正规企业生存困难。
(二)存在奶源供应不稳定情况。经调查,我旗现有2500头产奶奶牛,年产鲜奶3600吨,2017年长虹、西贝、蒙元都三家企业消耗鲜奶达到2600吨,加上各奶食加工点耗用量,我旗的鲜奶产量已无法满足需求,在消费需求增加产能进一步释放的情况下,供需矛盾会进一步加深。在鲜奶供应不足的情况下,会导致优质鲜奶价格上涨,企业生产成本上升;不法商贩有机可乘,购进不达标的牛奶进行生产销售。
(三)乳制品行业的整体实力还不够强,创新发展能力较弱。企业因资金短缺,无法采用有效的营销手段推广产品,无法在设备更新、产品研发方面投入更多,无法建立稳定的奶源供应基地,同时也缺乏技术、管理、销售人才,致使企业在产品研发推广方面、在奶源稳定供应方面、在运行管理方面、在设备升级改造方面遇到了瓶颈制约。
四、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是继续加大对奶制品企业的扶持力度,落实扶持政策、提升服务水平。引导企业利用“助保贷”等融资平台,拓宽融资渠道,降低融资成本。加大对企业的培训力度,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和市场竞争能力。积极搭建人才招聘平台,探索解决专业技术人员短缺的问题。二是按照中国制造2025规划,加快企业转型升级步伐。通过推广“互联网+工业”、“企业登云”、“智能制造”等新理念、新模式、新业态,将现代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于生产、管理、销售等环节,有效提高乳制品行业创新发展能力。三是全力打造地标产品品牌,按照《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规定》,积极为符合条件的企业申报使用地理保护产品专用标志,进一步扩大标志使用覆盖率,实现富民增收目标,提升正蓝旗经济和社会双重效益。四是强化诚信体系建设。大力宣传有关法律法规,确保企业依法依规生产销售,确保产品质量稳步提升,履约守信意识提高,以便企业树立品牌,在融资过程中获得良好的征信。五是加大执法检查力度,建议开展专项整治工作,打击假冒伪劣产品生产销售行为,规范市场秩序;严密监控鲜奶来源,对鲜奶运输车辆、设备加强管理,杜绝低价劣质奶源进入我旗生产领域。六是采取有效措施,吸纳更多的乳制品企业进驻元上都民族文化特色产业园区,一方面可以有效利用园区的闲置厂房,一方面便于集中规范管理,实现集聚发展目标。七是制定措施保障奶源供应稳定,探索建立鲜奶供需交易平台,便于企业与奶牛养殖合作社、养殖户建立合作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