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蓝旗:2025年计划治理沙地138.8万亩
早春时节,正蓝旗各苏木嘎查的牧民们早早已经在浑善达克沙地开始了灌木平茬作业,作为浑善达克沙地歼灭战的主战场,正蓝旗提前谋划部署,以"开春即开工"的工作节奏,全面启动2025年治沙工程准备工作,目前各项筹备工作已就绪,物资全部到位,待土地解冻后即可正式开工,全年计划完成沙地治理138.8万亩。
“先锋树种”筑牢沙海防线
在赛音胡都嘎苏木图古日格嘎查的治沙现场,牧民手中拇指粗的黄柳插条格外醒目。这种被当地人称为“沙漠卫士”的灌木,凭借其出色的耐旱抗风特性,成为治理沙地的首选树种。林业技术人员介绍,平茬后的黄柳新枝萌发率可达40%,形成的高密度活沙障不仅能固定流沙,还能改善土壤结构、提升沙地植被覆盖率。目前,正蓝旗已储备黄柳插条5.5亿株、种苗733万株、草种32万公斤,完成计划任务的100%,为春季治沙提供了充足保障。
“以工代赈”实现绿富双赢
“每天300元工钱,在家门口就能为家乡生态出力,特别自豪。”赛音胡都嘎苏木图古日格嘎查牧民温都斯的话,道出了"以工代赈"模式带来的实惠。正蓝旗将生态工程与牧民增收深度融合,让农牧民变身“生态工人”,在灌木平茬、网格沙障搭建、苗木种植等环节优先雇佣本地牧民,2024年全旗1634名农牧民通过治沙获得劳务报酬2391.3万元,人均增收1.4万元。
牧民哈斯其其格高兴地说:“年前捆扎柳条挣了8000元,年货置办得格外丰盛。”这种“治沙致富、绿富双赢”的模式,正吸引越来越多牧民主动加入生态建设队伍。
物资保障筑牢生态防线
走进正蓝旗网围栏厂,只见工人们正加紧制作治沙用的网围栏,成品网围栏整齐堆放。工厂负责人介绍:“4万个网围栏、1万多根水泥柱已全部到位。”与此同时,灌木种子储备工作也已圆满完成,足量优质的沙棘等种子入库封存,为即将展开的治沙工程提供了坚实的物资保障。
目前,正蓝旗2025年浑善达克沙地治理的各项准备工作已全部完成。从苗木储备到围栏制作,从技术培训到人员组织,每一个环节都经过精心筹备。这场生态保卫战不仅凝聚着守护北疆生态屏障的决心,更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生动实践。待到春暖花开时,治沙大军将在这片沙地上播撒新的绿色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