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政府公报详细页

《正蓝旗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旗规划(2021-2035年)》解读

———  2023-05-15
字号: 打印
  一、起草背景及过程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七一讲话和总书记对内蒙古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抢抓国家实施“一带一路”、东北振兴等战略机遇,2021年初,锡林郭勒盟委、行署提出建设“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盟”目标,以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盟创建为载体,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系统保护治理,以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我旗积极响应盟委、行署的部署安排,2021年8月9日,印发《正蓝旗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旗实施方案》,并按照《锡林郭勒盟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盟(旗县市区)实施方案》和《正蓝旗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旗实施方案》要求,结合我旗实际,启动了编制《正蓝旗生态文明建设示范旗创建规划(2021-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相关工作,2022年9月《规划》初稿编制完成,并经多次征求政府各部门意见修改2022年12月《规划》通过自治区生态环境厅组织的专家评审最终进一步修改完善,于2023510经旗政府审议正式颁布实施。

  二、主要内容

  《规划》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内蒙古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系统提出了正蓝旗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盟的总体目标、建设任务、重点工程和保障措施等。

  《规划》明确了我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的战略定位,即以京津风沙防护为核心的京北重要生态安全屏障为生态功能定位;中国北方重要绿色肉奶加工输出基地自治区现代化能源经济循环产业示范基地高品质草原文化旅游融合发展集聚区为经济发展定位

  《规划》明确了我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的总体目标,即以“区域生态环境根本好转,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的“美丽正蓝旗”建设为目标,坚持以人为本、生态优先、创新驱动,构建完善生态空间、生态环境、生态经济、生态生活和生态文化支撑体系,实现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更加优化,产业结构实现绿色低碳转型,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成效显著,生态环境质量根本好转,城乡人居环境更加优美,绿色生活方式广泛形成、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深入人心,走出一条符合发展规律、体现时代特征、展现正蓝旗特色的绿色高质量发展之路。

  《规划》系统提出了我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盟的六大重点任务:一是构筑京北重要生态安全屏障。二是构建农牧融合的生态经济体系。三是推进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四是打造绿色宜居人居环境。五是培育健康生态文化氛围。六是建立健全生态文明体系制度

  《规划》进一步要求各级各有关部门要加强组织领导、监督考核、科技保障、资金保障和公众参与,为我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提供保障措施。

  三、基本框架

  第一部分 创建基础与面临形势。详细阐述了创建基础、优势,和当前主要问题面临的机遇与未来的挑战

  第二部分 规划总则。提出战略定位、指导思想、基本原则、规划范围、规划时限和规划目标。到2025年底,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各项指标总体达到国家考核标准;到2035年底,生态文明建设示范旗各项指标全面优于国家考核标准,生态文明建设水平全面提升。

  第三部分 以林、草生态保护为重点,构筑京北重要生态安全屏障。针对部分沙区生态状况仍然存在脆弱性、不稳定性和反复性、生态风险不容忽视、矿山生态环境建设任务重等问题,通过优化区域生态安全格局、加强草原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推进浑善达克沙地修复恢复等措施,不断提升生态系统服务功能。

  第四部分 构建农牧融合的生态经济体系。针对节能降碳绿色发展面临挑战、生态价值转换任重道远等问题,通过推动生态产业发展、优化产业、能源结构的措施,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打造中国北方重要绿色肉奶加工输出基地自治区现代化能源经济循环产业示范基地高品质草原文化旅游融合发展集聚区。

  第五部分 推进减污降碳协同增效。针对水环境质量仍有提升空间、固体废物利用处置能力不足等问题,以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为核心,通过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改善水体环境质量、持续提升空气质量、推进土壤污染修复、妥善处置固体废物、提升环境风险防范能力等措施,以高水平保护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正蓝旗

  第六部分 打造绿色宜居人居环境。针对绿色宜居人居环境仍存短板的问题,通过完善城镇污水治理、开展城镇绿色改造、改善农村牧区人居环境等措施,提升正蓝旗人民生活幸福感。

  第七部分 培育健康生态文化氛围。针对草原文化基础设施仍需完善、草原文化内涵尚需挖掘等问题,通过完善文化载体建设、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和持续推进生态文明共享共建的措施,打造生态文化传播基地。

  第八部分 建立健全生态文明制度体系。针对综合执法水平、科技支撑能力不足、压紧压实生态环境保护责任的精准度和有效性上还有一定差距、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仍有待提升等问题,通过健全生态环境保护修复制度、完善资源高效利用制度和健全现代环境治理体系等措施,持续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

  第九部分 保障措施。提出了组织领导、监督考核、科技保障、资金保障和公众参与等5项保障措施。